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万年历
历史上的今天
感谢大家支持本站
韩国人是楚国人的后代吗?
生活杂谈 - 2015/12/5 22:56:02
前两天,看hohowo网友谈罗国和楚国,一下心血来潮,转文一篇,以供探讨和娱乐!

  原标题为:打破韩国人的谎言-----韩国人的祖先多是中国人,文化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标题太长,我稍加改动.

    多年前就"发现"朝鲜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地名”,好多还是我家乡的,感到很好奇。
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篇有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交流的文章,才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惑。
 
    2005年6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7次学术会上,一批中国学者参观、考察了江陵端午祭。主会场设在江陵市政大厅,市政府门前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第一江陵”几个大字,在端午祭场“第一江陵”这几个字也随处可见。

    江陵是笔者家乡湖北省的一个地名,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所在。何故“飞渡”到了东北亚的韩国?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韩国与古楚国地名辨析 

    在公元前的古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南部则有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等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公元7世纪,新罗(676~935年)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了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又取代高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建都平壤,称北韩或朝鲜。 

    以上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完整而概要的历史。
 
    翻开朝鲜地图,中国的地名几乎遍及其全国,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阳、黄州、利川,湖南的洞庭、长沙,河南的南阳、淮阳,江苏的丹阳,还有陕西的咸阳、延安,山西的五台山等等。甚至连韩国现下的首都首尔去年还叫汉城(又称汉阳,与武汉三镇之一同),而与古楚国息息相关的汉江,贯穿了整个韩国东西,其发源地竟也叫太白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这些“中国地名”是怎么来的吧。 

    江陵在三国时代称“阿瑟罗”,高丽时代称“东原京”。在李氏朝鲜时代改称“江陵大都护府”,也称“江陵府”,历史的确不短,距今已600多年。1397年新罗的翼岭县改为“襄阳府”,后为“襄阳郡”。韩国的首都汉城在高丽时代(1308年)就称为“汉阳府”,现代则称为汉城。同样在高丽时期,新罗的赤山县改为了“丹阳郡”。洞庭湖位于江原道通川郡,是江原道最大的自然湖。另有因太白山而名的太白市,三韩时曾属于辰韩的悉直国领域,于公元102年编进新罗。 

    从表面上看,韩国的江陵、丹阳、襄阳、汉阳、汉江、洞庭等地名和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国地名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时间相差太远。 

    展开中国地图,就可以看到汉江的主要源头在陕西秦岭的太白山下,尽头则在下游的汉阳。上述那些地名也几乎都在汉江沿线或以南地区,而那里正是均为楚之灭国罗国、卢国人的居地。古代中国的罗国和卢国的原地在襄阳,灭国后其族人一起迁到洞庭湖附近的长沙;楚发源地丹阳和楚国的都城江陵同样重要。
 
    再看看韩国几个地名的分布情况︰属于忠清北道的丹阳在汉江的上游,汉阳(汉城)在汉江的下游,属于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阳均在汉江上游不远处,洞庭湖也在江原道,襄阳-江陵-长沙在地图上南北排列的次序与位置也都大体一致。最重要的是韩国汉江发源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连接处的太白山下,这简直就是楚国地名的翻版﹗
 
    和古代楚国地名相同的韩国地名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韩国东部海岸的江原道。这里有江陵、襄阳、洞庭湖、长沙洞等。而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太白山脉南北向纵贯全道,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包围圈,使它与外界相对隔绝。当地许多古风古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与这样的地形有关。
 
    古代楚国地名曾经的地理位置的变化似乎让人难以接受。早在20世纪30年代钱穆先生就提出︰先秦的湘、沅、澧诸水都在今湖北省境、分布于汉水流域一带,以后楚人南迁、地名随迁。后来,石泉先生对此现象也研究了多年,发现︰长江中游地区的巨大变化集中发生在公元555~561年间,主要是一大批原在汉水中游两岸的古地名向南迁移到了长江中游两岸。 

    韩国江原道的古地名和今民俗的发生和继承,原因亦同此理。只不过前者是发生在中国国内,后者则发生在国际;前者是南北推移,后者是东西迁徙。 

  楚国与辰韩、新罗的渊源 
    
    在此,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楚国及罗国、卢国历史。 

    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季连之苗裔鬻熊被周王室授予“子”的封号,封于楚,居丹阳, 以此开篇拓土。公元前706年,楚国征讨随国获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自己称王的国君。随后几年里,熊通先后征服了罗国、卢国等周遭小国,以扩疆土。楚文王继立,迁都于郢,打通了前往中原的道路。楚成王时,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到了庄王,他励精图治,终成霸业,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庄王之后楚国开始走向衰微。 

    公元前506年,吴、蔡、唐三国合兵攻楚,并陷落郢都,秦王发兵,秦楚联军击败吴军。休养生息后,公元前400年,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此时,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到怀王时楚国又开始走下坡路,公元前278年,秦军对楚国国都发起进攻,并很快占领了郢,楚国诗人屈原愤世投江,顷襄王东逃至今河南淮阳,建立新都陈郢。考烈王时,迁都寿郢。后秦王政即位,开始统─全国的进程,公元前223年秦军大举伐楚,攻陷寿郢,绵延800年的楚国灭亡。
 
    公元前7世纪,在汉江中游荆楚腹地有两个苗蛮小国,罗国(也称罗子国)和卢国(也称卢戎、卢子国)。罗,熊姓,与楚有共同渊源。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并吞罗国,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姓。国亡,以国名为姓,是周秦时代所惯行的通例。 

    罗被楚灭后,楚王把罗国迁到枝江(古枝江在今宜城南境),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尔后楚师扩境江南,再迁其罗国遗民至洞庭以南的长沙。秦汉时,罗人有的留居长沙,有的东迁豫章(今江西南昌)。所以在中国的三国、南北朝时期,史书上记载的罗姓名人,多为襄阳、长沙、豫章三个地方的人。 

    卢国和罗国同属苗蛮,但来源却不相同。罗人和楚人一起来自中原,而卢戎则来自岷山、岷水之地。
 
    来自三危的三苗顺着离嘉陵江不远的汉水上游朝南迁徙,在公元前7世纪到达汉江中游,建立了卢国。这些逾越千年后从三危迁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经浓浓的融入了西戎氐羌的诸多习俗,他们和罗罗、白族、土家族一样尊虎崇虎。 

    卢国的地理位置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卢国和罗国距离非常相近,犹如唇齿相依。楚人入侵,唇寒齿亡,所以抵抗楚国的侵略,罗、卢两国一向是同仇敌忾的。历史上罗卢联军曾打败过楚国。卢国和罗国同时灭国后,一起被迁到枝江然后又迁到长沙。到长沙后,卢戎的一支往西到了的辰州,在辰溪和泸溪一带安营扎寨。 

  再让我们看看辰韩、新罗的来历。 
    
    辰韩,中国史书《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东夷列传》都有这样的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
 
    大量的历史资料说辰韩是秦朝时逃亡过来的中国人,对这一点中韩学者是一致认同的。从中韩史籍中可见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三韩部落,马韩为原住民,辰韩、弁韩来自中国,弁韩臣属辰韩。
 
  在韩国史籍中也可以找到辰韩、弁韩是苗裔的记载。韩国野史《桓檀古记》等书籍中说倍达国(韩国人自称为倍达民族)是第14代蚩尤之后。《三圣记全》下编也记有“蚩尤即14世慈乌支桓雄,是中国和韩国军神的象征”,目前韩国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遗址。这就说明辰韩和弁韩和楚国的罗氏、卢氏一样均为其苗裔,同样尊蚩尤为始祖。有韩国学人也认为韩国和苗族的创世神话很相象,与其它民族的创世神话大不相同。 

    韩国的新罗也称斯罗、斯卢,公元前57年古新罗建国,古新罗是由辰韩部落联盟中斯卢部落所建,在徐罗伐(庆州旧称)建都,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直到公元三世纪,新罗仍只占据庆尚南北道东部和江原道一部分地区,地盘狭小。四世纪后,开始征服周遭部落,成为半岛东南部的强国,继与百济、高句丽形成鼎足,互相争霸。新罗在唐朝的配合下,于660年灭百济,再于668年灭高句丽。后唐朝试图占领百济、高句丽故地,新罗奋力反抗,在公元676年新罗首次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新罗在统一后的两个多世纪内,出现和平、繁荣景象,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发展,这时是新罗文化的最盛时期,独具特色的新罗文化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广为传播,最终成为韩国主流文化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辰韩和弁韩来自被秦灭国的楚国,是罗和卢戎之后,既有以熊为图腾的罗氏族,也有以虎为崇拜的卢氏族,这也是新罗为什么也称斯罗、斯卢之原因。
 
    罗、卢一起迁到了韩国,初期以虎为崇拜的卢氏族势力强大,于是国名以来自楚地辰州的卢氏族命名为辰韩。之后以熊为图腾罗氏族日益强大,在领土扩张中占了上风,国名更改为新罗国,这是为了与原在楚国的故罗国相区别。 

  韩终与楚-韩历史公案 

    韩终是古楚国与韩国的这段历史公案的核心人物。
 
    据史料记载,罗、卢氏族是跟随着一个名叫韩终的方士在公元前215年渡海到韩国的。秦汉及以前的战国时代,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睐,他们不仅通晓方术,而且熟知天文地理、医术、农业及航海等知识。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秦始皇入海求药,最后到达日本。与徐福同时代的方士,还有韩终、卢生、侯公等,他们也先后为秦始皇访求仙药,徐福之属到了日本,这是现下中日学人基本统一了的认识,韩终之属出海后到了那里呢? 

    韩终乃齐国方士,炼丹采药,修炼成仙。不论韩终炼丹也好、成仙也好,关键的问题在于,韩终修炼的地点是楚国境内的长沙。唐代司马承祯《洞天福地记》记载︰“第二十三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修炼成仙并非一日之工,必须长期呆在所治之处。由此当可推知︰韩终在长沙时与罗氏、卢氏交往密切。
 
    在秦灭楚后8年,韩终带着罗氏、卢氏等楚国亡民有准备地逃离了秦国,渡海到了朝鲜半岛东南部。而韩国的汉字传入时间大约在战国到汉初,这和韩终之属到韩国的时间吻合。至于渡海路线,有人认为在山东。而鉴于长江下游的安徽、江苏都有过丹阳地名出现,而且在东海普陀山至今有海礁被称做“新罗礁”,当可推知︰韩终人马是从长江口渡东海,绕过济州岛到日本海西岸的朝鲜半岛登岸,(若从山东出发,则登陆北韩的大小青岛-海州一带较为近便)。在庆州-江原一带重建家园。为纪念韩终和卢氏原籍辰州,辰韩就此出现下朝鲜半岛东南部。 

    韩终可能就是韩国檀君神话中桓雄的原形,史籍中记载韩终已经修炼成仙,完全有可能被后人奉为天神,他带领以罗氏族、卢氏族为主的三千臣民,选择适合居住的太白山下落户(太白市一直属于辰韩、新罗的领地)。而神话中桓雄与熊女所生的檀君,应该是以熊为图腾的新罗首领。新罗率先统一了半岛,并以熟练使用汉字的优势,创造并记录下来了开国神话。 

  再来看看韩国的罗氏、卢氏宗谱。 

    韩国罗氏被分为罗州罗氏和锦城罗氏。韩国1982年版《罗州罗氏大同谱》卷一《姓原考》说,“罗氏为伯益后裔,世代在虞国为官,周代成王因大罗氏有功封罗国,为楚附庸,后被楚屈氏所灭,是为豫章罗氏”。关于锦城罗氏的姓氏,1987年版《锦城罗氏大同谱》卷一《姓原考》引辛卯科举人罗甫芳所记,说“罗氏本祝融氏后裔郧姓,春秋时周平王十二年封罗国……传至百零二世,珠公在汉初事高祖有功,封于豫章郡,是为豫章罗氏。”韩国的罗氏宗谱明确地记载着罗氏是“楚附庸罗国”、“祝融(楚人先祖)氏后裔”。可见,罗州罗氏和锦城罗氏同出一宗,都是楚国之地的罗国人。
 
    韩国卢姓一直被认为出自山东,但究其历史便知并不尽然。卢戎,系姜姓戎族,在商代已发展为强大的部族。跟随周武王灭商后,周封功臣姜族首领姜尚到营丘(今山东临淄县)为齐侯,一部分卢人也随着同族到山东建立了卢子国(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因此山东的卢氏是其主体。《淄博日报》2000年6月19日曾报道︰“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山东寻根,说姜子牙是他的祖先。”从而在韩国引发了卢姓到山东寻根的热潮。其实,这是一场历史的误会。 

  因为韩国卢氏应是从楚国来的卢戎之后裔(也就是从古三危迁回的苗裔)。在西周早期,另有一部分卢人辗转南迁到了湖北襄阳,也建立了卢子国。《风俗通义》云︰“古芦子国,后有芦氏。芦子国(古芦戎地,春秋时庐子戢黎所在国)其后人以封国为姓。”他们才是和罗氏一起迁到韩国的卢氏祖先。 

  惊现韩国的古老楚俗 

    用苞茅来进行缩酒是楚国的一个重要习俗。荆楚盛产菁茅(也称苞茅),这种茅草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楚王在这一带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廉价的茅草,主要用于缩酒祭祀。初期楚国国君地位不高,但在缩酒祭祀上却享有特权,这可能与楚地独产苞茅和楚人道统的掌天人相通的职责有关。缩酒方法是用成束的灵茅来过滤酒中的糟粕,使之成为飨神的清酒。 

    “苞茅缩酒”是楚人最为重要的祭祀仪式,甚至可以成为引发战争的理由。《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纠合诸侯借伐蔡为名,南下攻楚。楚使质问︰“君处北海,寡人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国的相国管仲在答复楚使时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问罪的理由之一就是楚人不向周天子贡奉苞茅,周天子不能缩酒。可见,周王室一直依靠楚国进贡苞茅来进行祭祀的。
 
    楚人主管缩酒{滤酒}祭祀,亦对此极为重视,并引以为自豪。所以楚人姓芈氏熊,即以缩酒祭天(神)为氏。这在“天人合一”的氛围下,楚人进贡苞茅、主管缩酒祭祀,是极其荣尊的职责。“苞茅缩酒”的遗风在今湖北南漳的端公舞中仍有所表现;在湖北襄阳和湘鄂西的苗寨也有相应的缩酒遗俗存在。而在今天的韩国,人们却看到了几乎和几千年前楚人祭祀完全一致的苞茅缩酒全过程。本为楚人独有的用苞茅缩酒祭祀神灵之俗,在韩国的江陵原原本本地保存着,可见楚文化对韩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此外,在韩国端午祭期间,用竹木纸布等材料扎成龙舟,龙舟上系上一条十多米长的白布,女巫拿着白布作摇船状并唱着神歌,旨在端午祭期间入座祭堂之上的诸神乘坐龙船平安回归的送神巫祭。祭祀完后,龙船和其它神位、神木、纸花、灯等端午祭的祭品送到大关岭火化烧祭,称为“还于巫祭”,它意味着神灵上天。 

    在楚国的神话与宗教中,人和神分别处在两个隔离的世界,人和神的沟通是由巫师来完成的,沟通人神是楚国巫师最基本的职能。屈原《九章?惜诵》有句︰“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航]”在楚人看来,人间和天界的隔离犹如河水两岸的隔离,需要有舟船摆渡。魂舟可以搭载人的灵魂升入天国。用魂舟为亡灵送驾引航,只能靠巫师,常人是无法感知它的存在的。引魂升天的画像题材在楚国丧礼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类似这种引魂升天的画像在楚墓中有许多完整的保存,而韩国的江陵传承至今的龙船巫祭简直就活生生的楚风楚俗。 

    韩国南部的还有不少习俗与楚俗相似。韩半岛与荆楚饮食文化相似点就有很多,朝鲜古籍《东国岁时记》中就有韩国饮食习俗源于楚俗的记录︰“望前煮赤小豆粥食之。按《荆楚岁时记》︰‘州里风俗,正月望日祭门,先以柳枝插门,乃以豆粥插箸而祭之’。今俗说食,似沿与此。” 

  结 语 

    在《韩民族文化源流》中,我国学者苑利先生认为韩文化的主体部分是中国南方的百越文化,这在众多的韩文化“北来说”中独树一帜。但笔者认为,韩文化的主体部分虽是中国南方文化,有百越文化的影响,而其受楚文化影响更直接一些,其中也不乏更古老、更泛化的巴文化的影子。
 
    三者相较,大家最熟悉的楚文化实际上是最晚近的,这也说明了韩国文化的晚近。所以,韩国人关于端午、汉字、印刷、韩医等方面的那些说法虽然都有一定历史依据,却是忽略或掩盖了更早的史实。从另一角度看,也说明韩国人重视、珍视民族文化,值得我们学习。 

    有资料表明,不仅仅韩国文化与楚文化的相似,而且日本和台湾地区也有许多和巴-楚相象的风俗。中日韩及世界各国都有学人认为,东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南方民族有直接联系。
 
    韩国人不承认中原文化的影响,却认可楚文化的影响。这对于中国的道统学人以中原文化为中心、黄河衣冠文物为渊源的陈旧理念也是一个侧击;对于我国的长江-华南古衣冠文物的研究,乃至整个中华衣冠文物的研究不啻一个有力的推展。 
来源:本站
站长提示:本站是一个公益性的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对您的交易不做担保!建议大家当面交易,交易前请查看对方的身份证件,以免上当!
快递公司电话
邮政快递11183    顺丰速运95338    天天汇通400-188-8888    宅急送400-678-9000    安能物流400-104-0088   
申通快递95543    百世汇通95320    全峰快递400-100-0001    如风达400-010-6660    万象物流400-820-8088   
圆通快递95554   国通快递95327   快捷快递400-833-3666   长吉货运400-617-5757   中铁物流400-000-5566   
中通快递95311   德邦快递95353   京东快递400-603-3600   金正物流400-637-5656   天地华宇400-808-6666   
韵达快递95546   中铁快运95572    速尔快递400-158-9888锦程物流400-020-5556佳吉物流400-820-5566